返回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六章 避雷实为引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要如何避雷?”范复粹看向殿中诸人,“既然雷乃天地之物,如何能让它随我心意?要它如何就如何?”

    原来召自己前来是要商议如何避雷啊!

    方以智眼下是明白了,实际上他对避雷也有一些研究,但他怕说出来,吓着了殿中这些人。

    “方以智,看你神情,是知道该如何做?”范复粹没有放过方以智的表情,心中不由好奇,这个年轻人当真懂如何避雷?

    “草民...不敢说...”方以智朝朱由检拱手。

    朱由检见他暗含兴奋的神情,腹诽道,他可不是不敢说,他啊,等着自己给他一个承诺呢!

    “说罢,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于你,若你当真有避雷之法,便是立了大功,朕自有赏赐!”朱由检朝方以智说道。

    “是!”方以智得了话,立即躬身应是,而后看向殿中诸人,说道:“草民以为,雷乃天地之物,避...是避不了的,不如引雷进而散之。”

    “引雷?”冯巧闻言大骇,看向工部尚书周堪赓道:“这如何能用,雷击之力巨大,又容易引起天火,这不是胡闹嘛!”

    “是啊,避雷如何就成了引雷?这可没有道理!”周堪赓也皱眉说道。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听草民继续说下去,”方以智朝他们拱了拱手,而后道:“引雷不是将雷引到屋脊上从而造成破坏和天火,而是要将雷引到地下而后散去,化危机于无形,这才是真正的避雷!”

    “这...匪夷所思,如何能成?”范复粹朝方以智走近一步问道。

    “其实,大明地界已有建筑如此避雷了,”方以智想了想说道:“福建土楼便有工匠在屋顶暗埋铁线导雷,南京大报恩寺佛塔鎏金顶与地下铁函相连,也有导雷避雷功效。”

    “当真?”冯巧心中对此很是感兴趣,若已是有建筑证明此方法可行,紫禁城三大殿便可照葫芦画瓢,不止紫禁城,城外多少高大建筑,还有高塔佛堂,也都可效仿。

    不说若被雷击起火后造成的损伤,就是每年因此的修缮费用都要不少。

    如此一来,既能保全大殿,保全殿中人和物,还能省下一大笔费用来。

    “草民不敢妄言,陛下若不信,可命人去查!”方以智朝朱由检躬身道。

    “朕信!”朱由检点头,方以智说的自己倒也知道,福建土楼有一个叫裕昌楼的,证明是在崇祯年建造,留有导雷实物证据,而大报恩寺塔遗址也的确发现铜铁复合导雷结构。

    殿中诸人听皇帝开口附和了方以智的话,也都缄口不言,冯巧神情更是激动莫名,恨不得去方以智口中说的那两处地方看一看学一学。

    方以智本以为还得多费一番唇舌,或者真要等皇帝派人去查了之后才有下一步,此刻,皇帝竟然直接说信了自己的话,多少也有些不可思议。

    “怎么?很惊讶吗?”朱由检看向方以智,“《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里,也都有记录过雷电相关,朕看过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吗?”

    方以智忙躬身,“陛下博学,草民钦佩万分,

    朱由检这番解释也能说得过去,要不是宋应星去了辽东,雷电的事多少也要让他来参与一下。

    《天工开物》五金篇详述金属导电特性,有“金铁引电如水”之语,其中也有记载景德镇窑工用铁链防雷击,提出“雷乃阴阳激耀之气”的唯物解释。

    “既然有实际应用案例,那你以为,紫禁城该如何做?”朱由检问道。

    “草民以为,第一步要提高殿顶鸱吻的含铁量,而后在其内部预埋铁链,链尾连接于地,可让雷电通过铁链而导入地下...”

    方以智见所有人盯着他,没有人开口发表意见和建议,便继续道:“另外,殿中雷公柱柱心改灌铅和锡,顶部加装鎏金铜盘,柱础铺设石墨粉层,这些做用便是强化引雷!至于导雷...”

    “所有正脊暗埋锻铁条,每间隔五尺左右设铜铁倒刺,而后沿宫墙埋设铁链,节点处放置硝石袋防蚀...”

    方以智抬头看着大殿屋顶,在心中快速做着计算,最后看向殿外,自顾自说道:“草民还想着,可利用金水河,河床抛投铁锚...”

    方以智说得太过投入,好似完全忘了自己身处何地,他抬头环顾大殿,甚至在殿中走动来观察殿顶构造,甚至还想着走出殿外仔细查看周边情形。

    王承恩为他捏了一把汗,刚想着开口提醒他几句,就见朱由检朝他摆了手,“让他去!”

    陛下对能用之人可真是宽容,王承恩在心中感叹一句,遂即退后一步,任由方以智如此胆大妄为。

    对于方以智所说的这些,朱由检也多少了解一些,殿顶鸱吻便当做是引雷之物,而后泄流路径便是按照雷公柱内铁骨至斗拱中的铁锔,再到台基暗埋铁链,最后至地下排水系统。

    “你说得不错,不过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朱由检开口道。

    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方以智闻言立即回神,忙躬身朝向朱由检

第五百四十六章 避雷实为引雷(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