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吴经国回来了!
孟母从箱底翻出一包柔.软的羊毛线,声音哽咽:“当初是怕那丫头委屈了我们儿子。可现在你看看寻洲信里写的,字里行间全是幸福。”
她抚摸着毛线,叹了口气:“这孩子为了寻洲改变这么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孟父重读信件,目光停留在“她哭着说定要做个好母亲”这一行,长叹一声:“是我们看走眼了。”
当天晚上,孟家灯火通明。
孟母翻箱倒柜找出当年孟寻洲婴儿时期的衣物,一件件整理熨烫。
孟父则伏案写回信,不时询问妻子该给未出世的孙子准备什么礼物。
“要不要把老宅收拾出来?等他们回城了好有个住处。”
孟母突然提议。
孟父笔下不停:“组织上说平.反后能归还部分财产,我想着先把东郊那套小院要回来,那里环境好,适合孩子成长。”
“应怜喜欢吃什么来着?我记得她爱吃甜的?”孟母已经开始盘算儿媳坐月子时要准备的食材。
三天后,一封厚厚的回信从城里寄出,随信附带的还有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婴儿衣物、营养品和一对手工缝制的小虎头鞋。
又过了十天,当孟寻洲从大队部取回这个包裹时,徐应怜正在院子里晒被子。
看到丈夫手中的包裹,她好奇地凑过来:“这是什么?”
“我爸妈寄来的。”孟寻洲故意板着脸,“他们说,给他们的宝贝孙子。”
徐应怜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手不自觉地抚上腹部:“他们……不生我的气了?”
孟寻洲拆开包裹,拿出那对精致的小虎头鞋:“岂止不生气,我妈连夜赶制的这个。”
徐应怜接过小鞋,突然红了眼眶。
当初孟家二老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甚至在他们领证当天拒绝见面。
如今这双小小的虎头鞋,胜过千言万语的和解。
“快看看信。”她催促道,声音有些发抖。
孟寻洲展开信纸,孟父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徐应怜看着看着眼泪就落了下来。
她没想到孟母连她喜欢吃什么零食都记得。
徐应怜将信紧紧贴在胸口,泣不成声。
孟寻洲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吻了吻她的发顶:“看,我说过他们会理解的。”
晚风吹过院子,晾晒的被子散发出阳光的味道。
徐应怜摸着肚子,轻声说:“宝宝,你有全世界最好的爷爷奶奶。”
那天夜里,徐应怜伏在孟寻洲怀里,突然问道:“你说,要是没有下乡,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孟寻洲想了想:“可能在城里过着平淡的日子,但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充实。”
徐应怜轻笑出声:“我大概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大小姐,整天跟你闹脾气。”
“而现在,”孟寻洲的手覆上她隆起的腹部,“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母亲。”
几天后,吴经国下了驴车,裤腿上还沾着城里的尘土。
两个月前他灰溜溜地离开时,也是这样一副落魄模样,只是现在更添了几分市井的油滑气。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纳凉的老人看见他,交头接耳起来。
吴经国装作没听见,径直朝村长刘才家走去。
他的背挺得笔直,却掩饰不住眼神里的心虚。
刘才正在院子里劈柴,斧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木屑四溅。
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抬:“谁啊?”
“刘叔,是我。”吴经国站在篱笆外,搓着手。
斧头悬在半空。刘才慢慢直起腰,眯起眼睛打量这个不速之:“吴经国?你还有脸回来?”
吴经国干笑两声,推开篱笆门走进去:“瞧您说的,我这不是想家了嘛。”
“想家?”刘才冷笑一声,把斧头插在木墩上,“你当初欺负徐家丫头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后果?”
吴经国的脸色变了变,随即又堆起笑容:“刘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这次回来,是想请您给我分个房子住。”
他咽了口唾沫,“原先那间我是不敢回了,孟寻洲那小子在病房还拿刀威胁我……”
“活该!”刘才打断他,“要不是你把人逼到那份上,人家能跟你拼命?”
吴经国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四下张望,压低声音:“刘叔,咱们好歹是一个村的。您总不能看着我流落街头吧?再说了,我那猪……”
“猪?”刘才突然提高了嗓门,“你还敢提那猪?队里已经决定把那头猪给孟寻洲了!”
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打在吴经国头上。
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暴起:“什么?!那是我的猪!你们凭什么给那个混小子!”
“凭你欺负妇女!凭你违反村规!”刘才毫不退让,“那猪是赃物,队里有权处置
第49章 吴经国回来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