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一如既往地庄严肃穆,威严之感笼罩了整个大殿之中。
殿内外肃立的禁卫军,皆是盔甲着身,手持兵刃,更添几分庄重。
文武百官身着大明官袍,在殿内排列有序,他们分列两旁班列,身姿笔挺,神色恭敬,有序的上奏。
朝议上奏之事,件件皆是国之重事。
大臣们上奏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或激昂陈词,或沉稳分析,每一句话都关乎着大明的国政,而自北伐开启后,每一次朝议很大的篇幅都是与北伐之事有关。
就在此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打破了朝堂的节奏。
禁卫军统领郭镇,身着鲜亮的铠甲,步伐匆匆却又不失稳重的走入了大殿内。
入殿后。
郭镇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恭敬看着龙椅上的朱元璋,高声启奏道:“启奏皇上!”
“郭英大将军派急报上奏,北伐大捷。”
“急报兵如今正在殿外等候。”
郭镇之所以如此高兴,自然是因为此番统兵北伐的大将军是他的父亲。
话音落下。
原本专注于朝议的满朝文武,目光纷纷汇聚而来,落在了郭镇的身上。
一时间。
大殿内仿佛时间都停滞了一瞬,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吸引。
“大捷?”
龙椅上的朱元璋,原本沉稳威严的脸上也起了几分波澜。
他微微前倾身体,带着几分期待。
再至朝堂班列内的文武官员,同样也是每个人的脸上都透出了好奇与期待。
毫无疑问!
“大捷”二字。
这便足以激起千层浪,动人心弦。
“宣,立刻给咱宣进来。”
朱元璋当即大喊道,声音里带着平日里少见的急切。
老脸上也是迅速浮起了期待的笑容,这笑容一出现,也是驱散了朝堂上的严肃氛围。
阶梯上的朱标,同样被这消息所吸引。
能够被称之为大捷,必是在北伐之战取得了大胜果的,要不然也不会宣示大捷二字。
“皇上有旨。”
一旁侍奉的云奇,身着华丽的太监服饰,声音尖锐而清晰的大声宣道:“宣急报兵入殿觐见。”
应声。
殿外!
三个身着轻便短打的急报兵,面色疲惫却又带着一种面见圣驾的激动。
他们分为一前两后,步伐整齐而迅速地向着殿内走了进来。
在这庄重的大殿内,他们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
“臣参见皇上。”
三个急报兵入殿后,动作整齐划一,直接参拜行礼。
同时。
三人也是将手中所带的急报高高举起,呈奏而起。
“免礼平身。”
朱元璋急切的一抬手,语气当中带着迫不及待。
随后,朱元璋直接问道:“北伐有何大捷?”
“启奏皇上。”
为首的急报兵立刻将手中的竹筒急报高高举起,声音洪亮的回道:“此乃大将军亲笔上奏捷报,请皇上一阅。”
不等朱元璋开口,侍奉在一旁的云奇立刻快步向着急报兵走去,迅速的捧起急报后,他又转身,小心翼翼的呈奏在了朱元璋面前的桌子上。
“咱倒要看看这一次北伐大军给咱带来了怎样的大捷。”
朱元璋大笑着,声音爽朗。
而他的手则是迅速的打开了急报,老眼微眯,紧紧盯着上面的文字。
这一刻,满朝文武的目光全部都汇聚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每一个眼中都带着好奇与期待。
在他们的注视下,朱元璋老脸上的表情从原本的微笑变得惊异,双眼逐渐睁大,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后。
朱元璋的双眼全部都睁大了,似难以置信。
持续了好一阵后,似乎是将这捷报完全看了,没有任何遗漏后。
朱元璋才缓缓放下来,老脸上浮起了一抹从未有过的动容之色。
纵然是昔日纳哈出被斩,辽东光复,朱元璋都还表现得极为镇定。
但今日,他这透出的动容,似乎是真的难以平复。
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
“好,好,好啊!”
朱元璋放声大笑到底,此刻再没有任何的隐藏。
笑声在殿内回荡,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咱真的没有想到。”
朱元璋大笑着,继续说道:“北伐,能够给咱带来如此大好消息。”
“天佑大明,天佑华夏。”
而这样子更是引得朝堂上的大臣好奇不已。
“父皇。”
朱标笑着问道,脸上带着关切与好奇:“北伐是何等大捷?”
第168章 朱元璋:冠军伯,当为年轻一代翘楚(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