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火烧连营,重创辽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不同于耶律延禧的战和不定动不动的就装鸵鸟躲避现实,赵俣可是一直非常果决,可以说,他几乎抓住了所有战机,没给辽军半点可乘之机。

    正是在这样清醒地认知下,宋军刚夺下涿州不久,赵俣就下令大军开拔,直抵燕京城下,寻求与辽军的会战,甚至是决战。

    话说,赵俣之所以如此果决,除了他想在辽国的援军到来之前,击溃辽军的主力,让耶律延禧君臣失去最大的倚仗以外,还因为天气的缘因。

    如今已经近九月了,还是农历的九月。

    从今往后,绝对会是一天比一天冷。

    如果不出意外,要不了一个月,燕京这里就得上冻。

    到那时,对于军中有不少南方兵的宋军来说,将是一种大大的削弱,或将出现宋神宗五路伐夏时因寒冷和饥饿而造成大量的非战减员的情况都不一定。

    对此,赵俣不仅严令后方必须保证粮草供应(他已经下了最严厉的圣旨,明说,不论谁耽误事,都抄家问族,绝不姑息),还已经严令后方大量赶制帐篷、棉服、棉被,以及采煤、烧炭,并将这一切尽快运到前线来。

    ——不只是赵俣这里的前线,还有西北前线。

    为此,赵俣甚至不惜将封椿库打开。

    所谓封椿库,即宋太祖时设置的封桩库。

    当时,赵匡胤对燕云之地陷于契丹耿耿于怀,但又无力收复,于是将每年结余钱财置于封椿库储存起来,打算等到货财丰盈时,用这些钱财赎回燕云之地,或者用来激赏战士以收复燕云之地。

    赵匡胤为此留有诏誓:后世子孙对这些钱财不得别用。

    后来,封椿库演变成为内藏库。宋真宗对此有一首御制诗颂,曰:

    “五季失图,玁狁孔炽。艺祖造邦,基以募士。母畅侈心,要遵遗业。予不胜兹,何以成捷。龙虎兴昌运,山河镇国都。龟畴延宝祚,凤德显灵符。道盛尧咨岳,功高禹会涂。九重方执象,万里定寰区。”

    这首诗颂共七十二个字,每一字,榜书为一库之号,如此便有七十二座仓库。每座仓库皆“充满盈溢”,里面全都是宋朝积累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金银锦绮与各种宝货。

    历史上,靖康之耻时,赵桓安排吴开与莫俦二人,引领萧庆等入库核查。

    萧庆从“五季失图”开始,按顺序逐库查看。

    当看完“玁狁孔炽”后,萧庆决定停止查看。

    因为封椿库中宝物实在是太多,萧庆不敢多看。

    萧庆当即骑马回去,向完颜宗翰做了汇报。

    完颜宗翰于是重新派人,来将封椿库诸库全部贴上封条,予以封闭。

    金人当时趁机向赵桓狮子大开口,勒索战争赔款,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少女一千五百名。

    最终,北宋王朝将这一千万匹帛尽数交付了不说,除去已经缴纳的金银数目和用包括皇帝妃嫔、王妃、帝姬、公主、嫔御、王妾、宗姬、御女、近支宗姬、族姬、宫女、采女、宗妇、族妇、歌女、贵戚、官民女等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五名女人抵债,还欠了金国大量的债务。

    这些债务大部分都是用封椿库中的财物,尤其是其中的绢帛,抵的债。

    ——即便如此,北宋王朝竟然还欠金国金三十四万二千七百八十锭、银八十七万一千三百锭,北宋王朝答应今后年年上供、岁岁来朝补齐战争赔款。

    更可耻的是,即便北宋王朝全部接受了金人的所有勒索,付出如此令人不齿的惨重代价,赵佶,赵桓,郑太后,朱皇后,赵佶的妃嫔和儿女,赵桓的妃嫔和儿女,以及赵氏的绝大部分宗族,仍被金人掳去了遥远的北方,至死未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

    这就是靖康耻。

    赵俣现在就是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符合启用封椿库的条件。

    再者说,这钱花在战争上,总比被敌人勒索去强多了。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收复西夏,赵俣早就在储备棉花了。

    ——在赵俣做出的指示下,从贪官污吏那里查抄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都让朝廷派人招募流民种上了棉花。

    然而,只有棉花,是不可能造得出来帐篷、棉衣和棉被的。

    既然如此,赵俣当然要将拥有数千万匹绢帛的封椿库打开,将里面那些低等的绢帛拿出来,给宋军将士武装起来了。

    这事,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弄了,甚至有不少帐篷、棉衣和棉被去年就已经装备到了西军身上。

    为此,赵俣甚至在张纯、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的建议下搞出来了四个被服厂,甚至是推出了流水线作业,还用上了大量的机械。

    值得一提的是,这被服厂解决了大量的女人的就业问题。

    虽说赵俣君臣为应对冬天的到来,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实事求是的说,一旦冬天真的到来了,再想打出点什么战果来,可就难了。

    关键,北方的胡虏,他们早就习惯了冰天雪地。

第176章 火烧连营,重创辽军(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