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9章 赵俣的赏赏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人之所以让萧勃迭和左企弓将《澶渊之盟》和《庆历和议》拿给赵俣,是因为他们想用宋真宗与宋仁宗跟辽国签署的和约来斥责赵俣败盟,想用这两个和约来逼赵俣撤兵,最不济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一下赵俣。

    可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人却忘了《澶渊之盟》和《庆历和议》到底是在什么形势下签署的。

    先说《澶渊之盟》。

    辽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民族特性就是具有较强的扩张性和侵略性。

    辽国又以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而赵宋王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辽国通过南侵,可以掠夺赵宋王朝的财富、物资和人口,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补充生活必需品的不足。

    还有,当时,辽圣宗年幼,由萧太后摄政。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和辽圣宗的统治地位,需要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提高威望,凝聚人心。南侵赵宋王朝若能取得胜利,将有助于稳定辽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加强其母子的统治。

    另一方面,当时赵宋王朝在赵光义北伐失败后,采取守势,给辽国造成赵宋王朝军事软弱的印象。同时,辽国认为赵宋王朝内部政治斗争复杂,国力有所削弱,有机可乘。此外,辽国也想趁宋真宗刚刚即位不久,政权尚未完全稳固之时,发动南侵以获取更大利益。

    再加上,辽国在之前与赵宋王朝长期的战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对付宋军的战术。辽国的骑兵机动性强,擅长长途奔袭和野外作战,而当时赵宋王朝的军事部署和防御体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使得辽国认为此时南侵有可能取得较大的军事成果。

    辽国于是选择南侵。

    事实上,在那之前,辽军就凭借其强大的骑兵优势,屡屡派兵南下打草谷,来赵宋王朝抢钱、抢粮、掳掠人口。

    等到萧太后、辽圣宗母子率领辽军大举南下了之后,势如破竹,连克数州,直逼澶州,威胁赵宋王朝的都城东京汴梁城。

    试想一下。

    要不是宰相寇准等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抗击辽军,后来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最终决定前往澶州督战,而尽管赵宋王朝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凭借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抵抗,使辽军在进攻中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以及对于辽国来说,虽然此次南侵进展顺利,但战线过长,后方补给困难,且深入宋境,担心宋军切断其退路,形成包围。辽国就把赵宋王朝给灭国了,而不只是签署了《澶渊之盟》。

    再者,说穿了,这《澶渊之盟》就是赵宋王朝每年给辽朝绢十万匹、银十万两的保护费,用以保证赵宋王朝的平安,对于赵宋王朝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屈辱。

    至于《庆历和议》,就更屈辱了。

    这《庆历和议》其实是,赵宋王朝与西夏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有李元昊取消帝号,向赵宋王朝称臣,赵宋王朝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赵宋王朝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五万三千匹、银七万二千两、茶三万斤等。

    可辽国趁火打劫,趁宋夏交战之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硬逼着赵宋王朝每年增加绢十万匹,银十万两。

    想当初,赵宋王朝军事不振,不得不签署这城下之盟,也不得不接受辽国的勒索。

    如今,形势逆转,宋军把辽国的五京之一辽南京给包围上了,还把辽国的皇帝给困在其中,随时都有可能攻破辽南京,生擒活捉耶律延禧。

    这时候提醒赵俣,他们辽国之前都干过什么好事,这不是愚蠢至极,什么是愚蠢至极?

    关键,赵俣要回岁币,有理有据。

    之前你军事强,你收我保护费,行。

    现在我军事比你强,先不说我收你保护费的事,你把我交给你的保护费还给我,咱们再谈议和的事,没问题吧?

    这个道理,肯定没错。

    可问题是,辽国这些年收赵宋王朝的岁币也太多了。

    《澶渊之盟》签订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5年),截止到去年洪武元年(1101)年为止,赵宋王朝都一直在给辽国岁币。

    若粗略计算,在这近一百年间,赵宋王朝给辽国的岁币总数如下:

    1005年至宋仁宗时期增加岁币前,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这一阶段约持续40年(宋仁宗在位时间为1022-1063年,以1045年增加岁币计算),则绢的数量为20万匹×40800万匹,银的数量为10万两×40400万两。

    增加岁币后到洪武元年,约56年,每年绢30万匹、银20万两,绢的数量为30万匹×561680万匹,银的数量为20万两×561120万两。

    综上,赵宋王朝给辽国的绢总数约为800万匹+1680万匹2480万匹,银总数约为400万两+1120万两1520万两。

    而这还只是本金。

    算上利息的话,绢最少也得3000万匹,银200

第179章 赵俣的赏赏赏(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