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勃迭和左企弓一离开斋宫,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燕京城。
进城后,他们也顾不上休息,就连忙入宫禀奏。
见到耶律延禧君臣之后,在宋军军营中待了多日的萧勃迭,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宋军列阵似铜墙,冲锋若奔雷。行止划一犹臂驱指,攻守呼应似鱼贯渊。令出即行绝无懈怠,赴汤蹈火浑不畏死。白刃相接时,喊杀声震彻云霄,方阵稳固如山岳,虎狼之师,恰似狂潮荡涤,势不可挡!”
顿了顿,萧勃迭又说:“宋军还有众多利器,神臂弓、轰天雷、虎蹲炮、炸药包,不论交战,还是攻城,皆无往不利,此前数城皆未挡住两个时辰便被其攻破,可见一斑。”
接着,萧勃迭总结道:“宋军不可敌也,我大辽势若垒卵。”
萧勃迭这一席话让耶律延禧君臣大感震惊。
萧奉先在一旁附和:“宋军之势的确雄盛,未可轻易抵挡,宜从速许之,不可缓也。”
倒是左企弓这个汉儿,劝耶律延禧君臣三思道:“宋主索要历年岁币,方可谈议和之事,其数额何其庞大,我大辽岂能尽予之?”
这一百来年,靠着赵宋王朝给的岁币,辽国的国库充实,贵族生活奢靡。
不说别人,只说刚刚过世的辽道宗耶律洪基。
他在位时多次进行迎置佛骨、饭僧、建造佛寺等活动,大康四年就饭僧达三十六万之多。
他还广建寺庙,房山石经的续刻和《契丹藏》的雕造也在其任内完成。
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要是没有赵宋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给的岁币,他能干成这么多费钱的事?
如今,赵俣要将这么多钱给要回去,这可麻烦了。
2000万两银,3000万两绢,让他们怎么还,拿什么还?
耶律延禧问非得把他留在这里的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宋主索要巨额岁币,何以应对?”
这岁币本来就是辽国趁着自家势大或者占据优势时讹诈赵宋王朝的,如今形势逆转,赵宋王朝势大了,不,是把他们全都困在一城之中了,索要这么多年被他们勒索的钱帛,有毛病吗?
没毛病。
许你辽国做初一,就许人家赵宋王朝做十五。
更何况,赵宋王朝现在还只是要回自己的钱帛。
这事就算是打到天边去,也不能说赵俣无礼。
再加上,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所以,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全都沉默不语。
萧奉先对萧勃迭所说的深信不疑,他说:“今宋军已兵临城下,而我城内守军不足,唯有议和方能保社稷江山,不如先答应他们,只是数目太大,可考虑答应给金一百万两,银二百万两,绢如银之数。”
萧奉先的提议很对耶律延禧的心思,关键耶律延禧不愿也不敢冒险抵抗,他只想保住社稷江山,保住他们契丹的天下,所以,他点点头,表示认可萧奉先所说的。
这时,萧奉先提醒耶律延禧:“宋使还被我朝扣押,宜速请出安抚,以化解两家仇怨。”
耶律延禧心里“咯噔”一声,他终于想起那个敢当着他的面大放厥词的林摅了。
耶律延禧忙说:“速请林大使。”
萧常哥在一旁提醒道:“陛下乃一国之主,岂可亲见林摅这狂妄之辈?”
经过萧常哥的提醒,本来就畏惧林摅的耶律延禧,正好就坡下驴,让萧奉先代替他去安抚林摅等人。
萧奉先下去了之后,耶律延禧问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可还有他法?”
这回,就连萧常哥都不得不说:“事无可奈何,只能先委曲求全,以待援军。”
选择与赵俣议和,就意味着朝廷必须付出沉重的财产代价。
对此,耶律延禧君臣心里很清楚。
在大臣萧三宝奴的建议下,耶律延禧决定带头节衣缩食,他下诏说,因宋军入侵,自今日起,他要避正殿、减常膳。
那边,萧奉先又送礼、又说好话、又赔礼道歉,才说服林摅等人于明日带着辽使回去面圣。
不想,当晚宋军就对燕京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宋军猛烈攻城,他们以投降赵宋王朝的辽人充当先锋。
这些辽人为了活命,拼命往城墙上射箭。他们箭发如雨,射入城壁上,如同刺猬毛一样。
宋军又用巨弩车、床弩、虎蹲炮、投石机、神臂弓等轰击城壁。
大如磨盘的砲弹不时落在城上,不少楼橹被摧毁。
那世弩车和床弩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很强。床弩又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
虎蹲炮威力虽然不大,但发射的全都是散弹,对甲胄不全的辽人很有杀伤力。
第180章 真送女以求和(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