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门福妃又野又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有人闷声藏宝,有人悔不当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了,书总归也是值钱的。”林三阿婆索然无味的说。不要白不要嘛。

    “姥姥,这好像不是普通的书,我看看。”姜宛童从林三阿婆手里接过书后,装模作样的打开看两眼,然后故作惊讶的翻几页,最后装作惊喜的看向林三阿婆:“姥姥,这书真是个好东西!”

    林三阿婆和周氏也惊喜,只是不太懂。

    “这书值钱?是那个什么孤本?”这是林三阿婆。

    “能换好多吃的?”这是周氏。

    “确实是孤本,而且,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好多田地增产和赚钱的方法!”姜宛童解释道:“这本书叫《天工开物》,是一个叫宋应星的‘前朝人’写的。”

    前世姜宛童在楼盘卖房子,有个相貌平平的中年妇女陪着老母亲来看房子,两人穿的都很随意朴素,而她们楼盘卖得都是一百五十平到三百平的大户型高档小区,其余的销售员都不愿意接待她们,便把人推给姜宛童这个实习期新人。

    姜宛童对每个户态度都很好,尤其她觉得这两人两个虽然衣着普通却气质很好,接触之后才发现那个中年妇女竟然是个大编剧,最近还在筹备一部宋应星的传记电视剧。她妈妈对这个楼盘有些兴趣,但却并没下定决心。

    姜宛童回家后便找来《天工开物》没日没夜的背诵学习,还把相关的论文也看了一车。终于在与大编剧聊天时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因为她出身山村,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了大编剧很多灵感。

    最终,大编剧大手一挥买了两套她们楼盘的二百平大户型。这一单,姜宛童拿到五万的提成,终于从那个潮湿闭塞的地下室合租屋搬了出来。

    姜宛童穿越后就盘算怎么增产赚钱,自然想到被誉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

    而且一旦她那些点子有了出处,以后只要是有用的经验都可以用《天工开物》作为借口,而不局限这一本书里。

    好在原身有跟林有泗传情书的习惯,家里还有一些没用完的纸张笔墨,她凭借前世跟着一位考古学家户学到的做赝品技术,做出这么一本“古籍”《天工开物》,糊弄林三阿婆他们应该是够了。

    “书上说宋应星出身大族,但无心官场只关心民生,所以收集整理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艺。可惜他遇上战乱,只能慌乱之下把他写的书分散藏在山上,以求后人能够发掘造福百姓!”姜宛童耐心的给林三阿婆和周氏讲解。

    “乖乖,这是真的?!”林三阿婆尾音都有些发颤。

    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收成,可这本书竟然收录了提高收成的方法!

    “是真是假,试试不就知道了。”姜宛童说道:“而且要不是事关重大,真心为民,他也不会在地里埋一本书啊。”

    “是这么个理儿!”林三阿婆点点头。“这里面的法子要有用,老婆子愿意一天三炷香的给这个——”

    “宋应星。”姜宛童提醒。

    “对!宋大善人烧香!”林三阿婆认真的说。

    “我给他上供!”周氏也很激动,多产粮食那就能多吃饭啊!这是多么天大的好事!

    “姥姥,咱们赶紧收拾东西下山吧。”姜宛童见林三阿婆已经相信,便提出下山。

    “没错!今天咱家挖出大宝贝了,得赶紧回去才行!”林三阿婆说着就把《天工开物》重新包好塞进背篓的底部,又不放心的重新拿出来揣进怀里。

    藏好之后又严肃的看向周氏:“今日的事一句话都不能往外透,娘家也不许说一个字!这书真要是个奇书,咱们这就是揣了个大宝贝,若是有心人知道了,搞不好要招来灾祸!”

    林三阿婆到底是经年的老人,看东西更长远,她知道这书是好东西,可也知道祸福相依怀璧其罪的道理。她信得过姜宛童,也并非怀疑周氏的人品,可周氏毕竟牵扯着一大家子外人,便着意跟周氏说得很严重。

    “奶奶不让我说我就一个字都不说,若是我不听话就让我以后都饿肚子!”周氏虽然脑子不灵,但却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所以回答的很认真,都发上誓了。

    “你是个好孩子,只是这个事儿现在不好让太多人知道,等咱家起来了,肯定要拉扯一把岳家的。”林三阿婆吓完人又许诺个甜枣,把周氏哄的特别高兴。

    姜宛童觉得有姥姥在,她真是啥心都不用费,给姥姥点赞!

    于是,三个女人背着三个满载的箩筐,提心吊胆,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往家跑。

    结果山上一个人也没碰见,连回村的路上都没碰见人,甚至连个娃娃都没看见。

    “这真是奇了怪了。”林三阿婆把东西收好后,出来时还纳闷。

    姜宛童猜测是王凌雯她们的事情暴露了,村里人都去看热闹,但面上也跟着疑惑。

    林三阿婆就让周氏出去打听打听。

    不一会儿,周氏带着林川谷和林小兰就回来了。

    “奶奶,原来是林爽家又出事了。”周氏虽是个憨憨,但说起八卦来表情

第23章 有人闷声藏宝,有人悔不当初(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