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刑部侦缉档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箴言在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妪颤抖的双手接过扇子,“没错,是坤儿的!这个扇子是被我打断了一支,我生坤儿的气,责怪他不好好读书……我的坤儿……二郎……呜呜……坤儿……”

    “走喽,走喽,回家去,回家去!”老头儿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搂住老妪的肩头,带着她往回走。

    “老伯。”韩致远叫住那个老头儿,走上去,“能否借一步说话?”

    老头这才注意到韩致远,多瞧了几眼,“你是什么人?”

    “我之前曾与王坤有过一面之缘,相谈甚欢,路过此地本想拜访,不想先碰到了寻儿的老妈妈。”韩致远编了个理由。

    “你认识我家二郎?”老头儿松开老妪,上前将韩致远与老妪隔开。

    老妪此时自顾摆弄着扇子,也不再念叨送饭的事。

    “前几年的事儿了……老伯,是不是王坤出了什么事?”韩致远压低了声音。

    很明显老妪的神志不太对,老头儿在哄着老妪。老妪一心都在她的“坤儿”身上,这王坤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前几年的事,那早就是过去。”老头儿摆摆手,“过去的事儿还提他干什么?你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此话怎讲?”韩致远追问。

    “我的坤儿!”老头身后的老妪突然失声痛哭,“我的坤儿,你怎么就能狠心离娘而去?你那么懂事那么能干,怎么就能让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不孝啊!不孝!”

    “老婆子,不要哭了。”老头赶忙转身,安抚神志恢复过来的老妪,“没了二郎,我们还有乾儿,还有柳儿。”

    “王坤死了?”韩致远微怔。

    “是啊,人早就死了!死了两年了。”老头儿抹了把眼角的泪,指指桑林,“你想见他,就去那边见他吧,他就埋在桑林后的土坡。”

    韩致远再次望向桑林,黑黝黝的一片,可之前还闪进去一个自称王坤的白影……

    老头搀扶着老妪向前走,远处又跑来一男一女两个人,手提着一盏灯,见到老夫妇,一起叫,“爹,娘!”

    “回家去,回家去。”老头儿不停的念叨,自顾搀扶着老妪一路蹒跚向前。

    韩致远直立在他们身后,冲着那个跑来的男人叫了一声,“王乾?”

    那个男人讶异,见有人叫自己,先让媳妇柳儿拿着灯扶着老母走,折身朝韩致远走去。

    “你是……韩致远韩公子?”

    韩致远还是听老头儿提到乾儿,猜测的叫出“王乾”的名字,而这个王乾却是有几分认得韩致远。

    “你认得我?”

    如果报出名字,临安城无人不知韩致远,但在这村子里,能够直接把人认出来,倒让韩致远有点意外。

    “之前去城里卖布帛的时候,曾有人为我指认过公子,不过只是远远望了几眼。”王乾道。

    韩致远见这王乾虽然生的粗壮,但谈吐举止并不粗俗,“听令尊说,王坤已经去世两年?”

    “韩公子!”王乾没有回答,反而跪倒在韩致远面前,接连叩了三个头。

    “这是何意?”韩致远奇怪。

    “韩公子,不想你真的为舍弟二郎一事寻到艮山,那么二郎之死必有冤情,请韩公子为二郎伸冤!”王乾说着,又要磕头。

    韩致远把他扶起来,“说清楚,既然有冤,为什么不去县衙告状,偏偏等韩某来?”

    今日他可是凑巧来到了这里,要是他不来,又没有凑巧碰到这一家人,难道明知有冤也不会报官么?

    或者……那个自称王坤的太学生是专门把自己引到了这里?

    “不,二郎是病故,两年前的秋天淋了场大雨之后感了风寒,就一病不起,最后得了痨病走了。我们从未想过二郎死有冤情,可在上个月,有个临安府的捕头查案来到艮山,他给我们留了一句话,说是如果韩公子为王坤而来,就说明王坤之死内有冤情,可求韩公子主持公道。当时,我们都没把这话当真,只以为他在我们家借宿了一晚,故意这么说说,毕竟二郎是病逝并非遭人谋害,若说有冤,也只能说老天待他不公,早早夺走他的性命。”

    王乾解释道,“可是后来临安府衙的人为查找失踪的慕捕头来艮山询问,我们才知那位曾寄宿一晚的人正是慕捕头,慕捕头在临安城有口皆碑,断然不会虚妄言语。而今日韩公子正巧确实为舍弟王坤而来。所以,还请韩公子为舍弟伸冤哪!”

    王乾说完,又是抱拳拱手弯腰深鞠躬。

    “是慕成安说的?”韩致远的眉头拧起来。

    如今,但凡跟慕成安有联系的事都是蹊跷,不能小觑。

    慕成安啊慕成安,你到底搞什么鬼!

    于是,韩致远又问,“慕成安没有再跟你们说其他的话?他为何寄宿在你们家?”

    “那晚我们本打算睡下,听有人敲门,慕捕头拿出临安府衙办差的令牌,提出借住一晚,我们家在村口,差爷先敲我们家的门也不奇怪。慕捕头进了爹为他安排的小屋之后就休息了,天没亮的

第89章箴言在先(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