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赶山开始,建设和睦家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走亲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秦雨荷端着一大盆炖熊肉从厨房出来,香气四溢。虎子咽了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冒着热气的肉,但又不敢说什么。

    “别走了,在这儿吃吧。”秦雨荷笑着说,“正好熊肉炖好了。”

    小梅还想推辞,大珠已经把她拽到了桌边:“小梅姐姐,你快尝尝,可香了!”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虎子吃得满嘴流油,连说话的功夫都省了。小梅也渐渐放开了拘谨,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什么肉啊,好香!”小梅忍不住问道。

    “是我爸打的熊瞎子!”五珠骄傲地说,“我爸爸可厉害了!”

    “明远叔真厉害,要是你也是我爸爸就好了。”小梅天真地说完,又赶紧低下头,像是说错了话似的。

    五珠立刻紧紧抱住孙明远的胳膊:“这是我爸爸,不能给你!”

    四珠也赶紧抱住另一边:“对,是我们的爸爸!”

    孙明远哭笑不得,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楚。蒋寡妇家的情况他清楚,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吃完饭,天已经完全黑了。孙明远打着手电筒送小梅兄妹回家。一路上,寒风呼啸,两个孩子紧紧跟在他身后。

    到了蒋寡妇家,屋里黑洞洞的,连个灯光都没有。孙明远帮他们点上煤油灯,又去给炕烧了火。看着两个孩子躺在渐渐暖和起来的炕上,他心里一阵发堵。

    回到家,院子里的铁牙冲他摇着尾巴。孙明远这才想起还没喂狗,赶紧去厨房拿了些剩饭。

    喂完狗,他又去驴棚看了看那两只黄麂子。这种野生动物胆小怕事,不适合圈养,已经有些蔫头耷脑了。孙明远摸了摸它们的脑袋,心想明天得赶紧卖了,再养下去怕是要出问题。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孙明远就叫上铁柱和福生,把黄麂子装上爬犁,往县城赶去。一路上,寒风刺骨,三人缩着脖子,谁也不说话。

    到了县城,先去供销食堂卖了黄麂子。两百六十块钱,给铁柱和福生一人分了三十。看着两个年轻人喜滋滋地收起钱,孙明远心里也高兴。

    接着孙明远带着两人来到旺财市。他惦记着那把“银星手枪”很久了,这次带上铁柱和福生也是为了安全。这种地方鱼龙混杂,多个人总是好的。

    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他们见到了正在抽烟的张春河。这人是个军转干部,跟孙明远打过几次交道。

    “兄弟,那个借钱软件还活着吗?”孙明远压低声音问。

    张春河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意外:“你不是说没钱吗?”

    “这次是真要买,不过价钱得商量。”孙明远笑着说。

    张春河带着他们来到一间破旧的砖瓦房。屋内站着位小鲜肉,正在擦拭一把手枪。看到孙明远进来,年轻人警惕地看了一眼。

    很快,一把手枪和两颗子弹递到孙明远手里。他仔细检查了枪的各个部位,确认无误后,走到院子里试了一枪。手感不错,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然后开始砍价环节。从二百六十砍到二百二十,还带了九十发子弹。孙明远故意装作凑钱的样子,慢慢掏出二百二十块。这种地方,可不能太大方,否则反而容易惹人怀疑。

    买完枪,孙明远又带铁柱和福生去吃了面,逛了百货店。看着两个年轻人兴高采烈地挑选东西的样子,他也跟着高兴。不过心里还惦记着家里的几个闺女和媳妇,得给她们也带点东西回去。

    孙明远从百货店出来,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扑面而来。他裹紧身上的棉袄,眯起眼睛打量着手中的票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一趟没白来,不仅买到了难得的鸡蛋糕,还用工业票换了两斤白糖。

    驴车在雪地里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远处的天际线被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灰蒙蒙的一片,仿佛随时都会再次飘雪。

    忽然,他眼角余光瞥见岔道上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佝偻着身子,戴着已经磨得发白的狗皮帽子,背着个打满补丁的麻袋在雪地里艰难前行。

    “有才叔?”孙明远勒住缰绳,仔细打量了几眼。

    那人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正是姐夫的二叔赵有才。看到爬犁上的孙明远时,他愣了一下:“瞧瞧这不是田大哥家的小叔子?”

    孙明远连忙跳下爬犁,从怀里掏出一包“金梅牌”香烟:“有才叔,您这是要去哪啊?大冷天的,怎么一个人走着?”

    赵有才接过香烟,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烟挂在耳朵上,脸上堆满了褶子:“我闺女嫁到这边,过来看看。这不是快过年了嘛,带点粮食给她。”

    “您闺女嫁到哪个屯子?要不要我送您一程?”

    “不用不用,就前面拐弯那个屯子。”赵有才摆摆手,“倒是你,这是去哪啊?”

    “刚从百货店回来。”孙明远指了指车上的东西,顿了顿又问道,“有才叔,我姐他们最近怎么样?”

    “都挺好,就是你姐前几天在院

第八十三章 走亲戚(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